多參數水質綜合測定儀:一機集成,護航水生態(tài),檢測水質COD、總氮好幫手,維護水生態(tài)平衡利器。
1、技術路徑
該儀器以光電比色為核心,借助特征顯色反應后的吸光度差異,同步量化 COD、NH?-N、TP 與 TN 四項關鍵指標。相較傳統單通道設備,其并行檢測模式將實驗室周期壓縮 60 % 以上,同時維持 ppb 級檢出限與 ≤2 % 的相對標準偏差。
2、性能亮點
? 四通道并行:一次進樣即可輸出完整污染譜,顯著降低試劑與人力成本。
? 寬動態(tài)量程:COD 0–15 000 mg L?1、TN 0–200 mg L?1 的跨度可覆蓋地表水至高鹽工業(yè)廢水。
? 精準溫控:PID 閉環(huán)消解系統(165 ± 0.3 ℃)確保氧化/消解效率不受環(huán)境溫度波動影響。
? 智能交互:內置自校準曲線與異常值剔除算法,支持云端數據同步,滿足無人值守需求。
3、應用場景
從流域水質考核、污水廠進出水監(jiān)控,到高校科研與應急溯源,該設備均可提供合規(guī)、可追溯的檢測數據,為富營養(yǎng)化預警與污染溯源提供決策依據。
4、典型參數測定原理
COD:酸性條件下,重鉻酸鉀氧化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,Cr3? 的吸光度與 COD 值呈線性關系。
NH?-N:納氏試劑顯色后,在 420 nm 處測定黃棕色絡合物吸光度。
TP:鉬酸銨-抗壞血酸體系生成磷鉬藍,于 880 nm 定量。
TN:堿性過硫酸鉀消解將所有氮形態(tài)轉化為 NO??,隨后通過紫外光度法或鎘柱還原-顯色法完成測定。
5、操作與維護要點
? 采樣:使用預酸化玻璃瓶,4 ℃ 避光保存并于 24 h 內完成分析。
? 校準:每批次插入空白、標準與平行樣,確保相關系數 R2 ≥ 0.999。
? 維護:每周清洗比色池、每月更換蠕動泵管、每季度執(zhí)行全波長漂移校正。
? 質控:定期參與國家環(huán)境標準樣品比對,偏差控制在 ±5 % 以內。
6、市場與技術展望
隨著“雙碳”戰(zhàn)略與排污許可制度的深化,在線、便攜、AI 驅動的多參數水質監(jiān)測設備將成為主流。預計 2028 年前,該細分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保持在 12 % 以上,微流控芯片、納米增強顯色試劑及云端 AI 診斷模塊將成為下一輪創(chuàng)新焦點。